作家们说: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您认为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吗?
阿乙:
(作家)是可以培养的,甚至急需培养。比如我,仅仅与作家格非交流十几分钟,我对文学的认识就增进了不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作家可以培养。比如一个作者写了很多故事,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老师严肃地说:“情节是不好的情节,故事是不好的故事。”他很可能减少在这一块的实践(因为他写得越多,越形成不了增量)。写作者、读者、研究者早已不缺一个好故事,新闻已经比小说更刺激。
阿乙,原名艾国柱,作家,1976年出生于江西瑞昌,毕业于警校。他做过警察、体育编辑、文学编辑,曾任《天南》文学双月刊执行主编、铁葫芦图书公司文学主编。2010年:《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2011年: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奖(《寡人》)、《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奖;2012年:《南方日报》中国文学现场2月月度作家、《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联合文学》20位40岁以下华文作家、《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领袖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双年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
徐小雅:
作家是可以培养的,特别对于青年作家来说是急需培养的。青年作家在刚刚接触写作时依靠的可能是自己的直觉,故事、人物如何设置,语言如何使用,这可能都是依靠长期阅读积累的经验而促生的。写作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天赋,但天赋如何维持就是“培养”所要承担的任务。每个人对文学的认知是有限甚至是偏颇的,写作的方式也许是倔犟而固执的,通过一些特定的培养方式,写作者能拓宽自己的视野,或许还会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走出原有的舒适区,并走入新的文学原野。
徐小雅,1987年生于广西南宁,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钟山》《南方文坛》《当代文坛》,有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出版小说集《少女与泰坦尼克》《单纯》。
马亿:
作家肯定是可以培养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凡是不特别笨的人,只要能拿出专业精神来钻研,并付出足够的努力,成为一名世俗意义上的作家并不是很难。但是若想要更加精进,向伟大作家的行列靠拢,试图创作出具有独特美学风格和价值的作品,得借助天赋。
马亿,90后青年作家,湖北浠水人,曾入选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
杨小凡:
作家肯定是需要培养的。培养是两方面的:一是了解创作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作家的指点也十分重要。在我的写作中,就有多次被名家“一句话捅破窗户纸”的体会;二是自我培养,写作者要在读书和写作的过程不断借鉴、反思、否定、提升,自我培养可能更为重要,而且伴随整个写作过程。
杨小凡,现任安徽亳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主席。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lsqw/3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