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红楼 | 张黎明:贾母为何跟贾政生活在一起
贾母为何跟贾政生活在一起
——品读红楼系列之七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读者留下的谜团之一,就是贾母不是像常规那样,与长子贾赦生活在一起,而是与小儿子贾政生活在一起。这一切都与封建家庭的传统规矩格格不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于贾母跟着贾政一起生活,目前在红学界有如下几种解释:一是“贾母偏心”说。书中不止一次写到,贾赦明里暗里抱怨,甚至通过讲笑话来讥讽老太太偏心。二是“贾赦庶出,贾政嫡出”说。此说似乎很有道理,既然贾赦为庶出,贾政为嫡出,贾母跟着贾政过,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仔细阅读原著,却发现并非这么回事。三是“幼子守产”说。持此论的学者认为,在我国北方某些地区,自古就流传着一种习俗,那就是幼子守产制度。另外,还有学者认为,由于贾赦根本就不是当家的料,他在荣府的地位不高。而贾政“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所以贾母便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
但以上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而贾母究竟为何与贾政生活在一起,至今仍无定论。这个问题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涉及到贾政一家在贾府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同时也涉及到贾母如何发挥核心作用,因而小问题背后隐藏着大格局。其实,只要仔细探讨贾政为什么会在贾府中居于中心地位,我们就会大致感受到贾母之所以住在贾政家,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贾政的夫人王夫人出身名门望族,其弟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权倾一方。而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又属于另一家名门望族薛家,薛家世代是皇商,富甲一方。这样一来,贾政和王夫人的社会关系便十分过硬,也就是贾政占有比贾赦更多的、更大的社会资源。而书中未写到贾赦及其邢夫人有什么特别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贾赦和邢夫人在这方面所能占有的资源,无法和贾政与王夫人比。贾雨村想重新当官,林如海写信让贾政帮忙,贾政拜托了小舅子王子腾,最终便给贾雨村谋到应天府府尹的官职。
二是贾政的女儿元春是当朝贵妃,凭空给荣国府增添了一股威势。贾政是国丈,自然待遇不同,因而住在正堂,即有皇帝钦赐匾额的地方,也就天经地义,堂而皇之。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贾家作为的权势历经三代,到贾政时已有逐渐衰落之象。正是由于元春被皇帝册封为“贤德妃”,才使贾家仿佛虚弱的肌体如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获得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荣耀和盛景。而作为国丈的贾政,自然也就身价上涨,不仅在社会上,同时也应该在贾家保持或获得相应的地位。
三是贾政是朝廷命官,虽然官不大,按照现在说法是个司级国家干部,却是正儿八经的实职,平时需要负责出头露面,结交贵族,迎送客人。而贾赦虽然脑袋上有世袭的将军的头衔,但这爵位只有名誉、地位、俸禄,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权力。另外,他只喜欢深居简出,整天与姬妾厮混,做一个富贵闲人,而懒得去过多地参与实际事务。和好色、贪财、懒散的贾赦相比,贾政无论怎么说,都还算是贾府中一个堂堂正正、能上得了台面的男人,所以他应该能代表贾府的形象。
综合以上几方面因素可以看出,贾政家是荣国府乃至整个贾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事等方面的中心。而贾母既是贾府中德高望重、对家务事有着重大影响的一个人,又是一个喜欢热闹、乐于享受、富有生活情趣的一个人,因而他住在贾政这样家大、业大、影响大的人家,正好既能体现自己作为老祖宗的地位、声望和作用,又能满足她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要,而住在各方面都相形见绌的贾赦家里,便会显得无足轻重、枯寂无趣。邢夫人抱怨自家媳妇王熙凤撇下公婆,到贾政家替人家张罗家务,是“雀儿拣着旺处飞”呢,其实,这句话套用到贾母身上照样适用。贾政家人口多、事务多,日子过得红火,贾母如何不跟贾政过呢!
君不见,不光贾母跟着贾政过,就连贾琏和王熙凤两口儿,与其说是帮王夫人料理家务,还不如说是跟着贾政过日子呢。如果贾赦家有深厚的背景,有可以凭借的权势,也有很多实际的事务,有可以让琏凤施展身手的平台,他们又何必到贾政家来凑热闹呢!因而,邢夫人所谓“雀儿拣着旺处飞”,实在是一语中的。不光贾母跟着贾政过,就连贾赦的女儿迎春,乃至属于宁国府的小姐惜春,也跟着贾母在贾政家里生活呢!甚至连亲戚薛姨妈,也带着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一干人长住在贾政家呢!至于林黛玉,从小就跟着姥姥在二舅舅贾政家生活,而不是在大舅舅贾赦家生活,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可见,贾政家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究竟有多么地大啊!
【往期细品红楼】
1.张黎明:《红楼梦》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2.细品红楼 | 张黎明: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细品红楼 | 张黎明: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
4.细品红楼 | 张黎明:《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5.细品红楼 | 张黎明:大观园是个什么地方?
6.细品红楼 | 张黎明:大观园的才女与她们的诗
7.细品红楼 | 张黎明:《红楼梦》中的判词、判曲是怎么回事?
作者简介
张黎明,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育工作、公务员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从1985年至今,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飞天》《散文》《散文百家》《文学自由谈》《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内100多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600多篇。出版散文集《瞬间的灿烂》、励志类读物《做个知本家》(与张琦合作)、长篇小说《前途无量》、红学研究随笔集《万千滋味品红楼》。先后有10多篇作品入选不同文集,另有10多篇作品被《读者》等选刊转载,先后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多次。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lsqw/3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