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典美文

散文写作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意象 | 周蓬桦

(摘编自半岛网)2021年5月8日,作家周蓬桦应“万科·琴岛文学季”名家讲座之邀,做了“新的视角,新的意象”主题讲座,从“为什么要强调散文的新、散文的新视角和新元素、通向由小到大之路”三个方面,与文学创作者、爱好者进行分享和交流,奉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文学盛宴。

散文写作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意象”  周蓬桦首先分析了当前散文的“生态”——我国纯发表散文的阵地实在太少,仅有《散文》《美文》《散文百家》《随笔》几种;而能发散文的综合类期刊,如《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杂志,每期仅有五六位作者的篇幅。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名刊把大量的篇幅都给了小说。即便是诗歌,都有专门杂志,都比散文要多——散文处于非常狭小的生存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调散文的新,这是时代和散文的生态、命运所决定的。”  那么,散文应该怎样求新呢?什么样的散文才是好散文?周蓬桦表示,他心目中的好散文具备三个元素:思想、语言表达、整体信息量,“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周蓬桦的散文追求小说的可读性、哲学的通透性、以及语言的诗性:“独特的视角,非凡的叙述,细腻的感受,开阔的眼界,温润的灵魂。”  除要避免同质化和克隆化以外,周蓬桦认为,散文写作还要避开矫情化的表达,要求有新的视角和新的元素。应从思维层面告别旧的书写模式和套路,换一个新视角来观照当今世界。  针对当前文坛那些“云山雾罩”式的散文,周蓬桦表示,自己不写这样的散文,“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太复杂了,每个人都仿佛置身于一片原始森林,迷雾重重,时常辩不清方向。那么这时候,需要有思想有见地的人用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他的态度和看法。让某个读者在突然间找到共鸣与知音。不再孤独。”周蓬桦认为,诗歌是有权利朦胧的,也有高端的小说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这类作品要充分调动智能才能读懂。而散文“最好是面对,坦诚亮出观点,亮出心扉,一二三地把事情讲明白比较好”。周蓬桦建议:“与其云山雾罩,不如老老实实地写一篇经过静思后的文本,来自生命感受的文本。”  立足于“坦诚面对”“生命感受”的主张和追求,周蓬桦表示,自己极其推崇那些散发着生命张力和高扬生命热情的散文,“因为这类文字是用高热量高能量燃烧来写就的,具备真实、残酷甚至野蛮的力量。比如你写出人生的艰辛,疼痛与忍耐,给读者提供了自己的经验。或者写不轻易被发现的温暖的一角。都是有价值的。”  如何去书写独特的发现?怎样学习写好的散文?周蓬桦认为,向经典学习是一条捷径。他建议学习最前卫的文本,如茨维塔耶娃的《我和普希金》,梭罗的《瓦尔登湖》。周蓬桦认为,《瓦尔登湖》最大的贡献在于摆脱了平面化的风景描写,道出了强大自由的思想。用个人化的眼光“通向由小到大之路”周蓬桦阐释了自己对“通向由小到大之路”的见解,即“用个人化的眼光,书写大众未曾发现的东西。走一条被遗漏的、细腻的路数”。周蓬桦写散文喜欢写小事物,比如一滴露珠、一张纸条、一截木桩……他总是尽最大可能去传达个人化的信息。  周蓬桦认为,小事物好把握,“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是小事物。每天起床,一杯水,一杯牛奶,一只鸡蛋做早餐,坐在一把椅子上。”小的事物具体可见,而常常我们视而不见。“从这些小事物着手,更能贴近生活,比如我每天看到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耀着某一页书。我每天散步,看到的是花丛中忙碌的蚂蚁和一只蜘蛛。那么,静静地观察它们,就会有对世间万物的顿悟。”当然,“小处着手”也不是书写琐碎的日常。周蓬桦表示,写小事物并非到小为止,而是由小到大,直至接通宇宙万物。“让你的一切想法,都是静思后的结果,而非世俗流行、人云亦云。”自省与启蒙,用学习给散文打开窗口  从事散文创作多年,周蓬桦深刻认识到散文家必须具有自省能力,“当你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时候,说明你不能往前走了。当你写出一个作品后朋友们都说好,你却并不十分满意时,说明你还大有潜力可挖。”周蓬桦介绍说,他极少看到很有思想、有才华而又谦卑的人。一个人稍有一点才华,就极容易膨胀、傲慢,要么冷漠。“我曾经看到某个很火的小说家接受采访,他说自己看自己以前的作品,感觉特别好,不相信是他写的。我当即判断,他创作的高峰过去了。”故而,散文家必需常常自省,才不至于思维僵化顽固,自以为是。“幼年时我们做错了会有人纠偏。成年后如果想继续成长,则全靠自省的力量。”  “当前时代,高科技、加速度、快节奏,人们刷抖音、吃快餐、看商业娱乐片……物质相对丰富与精神饥荒构成深刻矛盾,看似进入了一个高科技网络时代,但很多人偏激狭隘,极端自私,排斥新事物,或斤斤计较,心眼很小,心理有许多问题。有些人判断事物丧失基本的逻辑。”周蓬桦表示,此时,散文的启蒙作用依然存在,尤其是逻辑启蒙。“它可以向世人提供最丰富的信息,最有用的思想,最来劲的叙事。张扬博大的胸怀,大海般的包容能力。”  周蓬桦介绍说,美国哲学家马思洛有一个试验:世界上只有3300百分之一的人是极高健康人格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精神健康有待提升,包括我本人。”周蓬桦自省之余也在探问:富人和土豪越来越多,但最缺乏的是什么?“是文化巨匠,没有哲学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评论家,没有文学巨人,像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的。我们甚至缺乏有文化包容力的人。说假话,精致利已主义,大街上满眼的从众者,勒庞《乌合之众》所描述的那样。”  秉持文学的初心,深耕文坛数十载,周蓬桦仍葆有清醒的头脑、谦逊的态度,他坚定地认为:一个散文家,要有博古通今的学问,散文写作必修课是永远以学生的心态向世间万物学习。“包括哲学、历史、宗教、美学、逻辑学等等,知识面越广阔越好。知识不是智慧,但它能够转化升级为智慧。”周蓬桦对散文写作者提出强烈建议:除了形象思维、感性思维、悲悯情怀之外,还要加入哲学思维,科学思维,精密逻辑。“它们让人清醒,能清晰地认识世界,认识到生命的卑微、短暂与渺小。”  在周蓬桦眼中,写作是让人上瘾的,学习也是。当你弄懂了一门学问,就给散文打开了一扇窗口。“始终保持接纳新事物的敏锐和超强嗅觉,使自己的观念保持前卫和先锋性。”散文作家之所以写作,是为了能够和读者一道,过上经过省察的有智慧的生活。“我想说的是,在人世间,在时空中,除了日月星辰,没有什么是不朽的。但希望我们写下的文字,让速朽的时刻来得晚一点。”最后,周蓬桦向文友们发出倡议:无需太多的争论和发愿,只要我们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起来!(半岛全媒体记者孟秀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lsqw/377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