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典美文

我想为父亲书写回忆录 | 悟道

-我想为父亲书写回忆录-

我有这个心愿已经好几年了。父亲人生曲折,这大半辈子经历了好多风浪,在我看来,这些事情有意义,值得写。但,我迟迟没行动。以前我总觉得,不急,有的是时间。现在看来,来日,并不方长。

除了要抓紧时间收集父亲过往的故事,要写一本回忆录,我还需要做些什么?从故事到文字,要如何架构、如何取舍?写作时最需要注意什么?我竟一无所知。刹那间,我好难过。

-用你自己的拳头把你自己打倒-

读完《自我与面具:回忆录写作的艺术》一书序言,我傻眼了:我把回忆录写作想得太简单了。

我以为,有故事就足够了。可本书的作者玛丽·卡尔却一直在引导我思考:回忆录的本质是什么?写回忆录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花了50多年读遍了她所能收集到的每一本回忆录,并在其中30年的时间内用最好的回忆录教学,除此以外,她本人还写过好几本颇为成功的回忆录。在她看来,的确如我理解的,只要活过的人都可以写回忆录,这是回忆录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魅力所在。但写好一本回忆录的难点在于:如何从笔下还原叙述者的漫长而平凡的生活,并从中榨取意义,让读者感知到一个有情绪的活生生的人。

她说,“在某种意义上,书写回忆录的正确方式是用你自己的拳头把你自己打倒。”

换句话说,我不仅仅要记录父亲经历过的那些波折,还要让别人也能身临其境地见证我父亲的一生,在读完回忆录之后,很由衷、很信服地对我父亲说:您这一辈子真不容易,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真实,在作者看来,是回忆录的灵魂。作者用了诸多章节和实例让我意识到,要实现真实,并非易事:

第一,回忆录作家必须保有记录真实的初心,并尽力做到最好。

记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记忆有时会有偏差;回忆者本身会有情绪和个体偏见;另外,在把记忆转化成文字语言时,难免存在挤压和变形。对真实的不断审视和不懈努力,不仅是回忆者无限接近自我、解放自我的方式,也是让回忆录获得读者信任的最佳途径。

第二,真实,需要回忆录作家展现场景,而不只是提供信息。

作者一再情调场景的重要性。好的回忆录作家应该从一开始就确立属于回忆者的个性化的“口音”,这种口音极具辨识度。人物带着这种一贯性的口音,出现在一个个场景中。场景中需要有细节、有“感官性”描述,并用一个个充满意味的隐喻,给读者带来浸入式体验。

第三,真实,需要回忆录作家触碰人物内心,而不只是叙述事件。

作者指出,好的回忆录作家是在对“想成为的人”和“真实的自我”的不断审视中,直面心灵挣扎,并展现出人物的“内在性”。没有情绪的人物,只是一张面具。而抵达了人物的内心,读者才能感受到人物情绪的广度,体会到和人物一样的情感张力,理解人物是如何一步一步产生了当前的行为、成为了当下的状态。

-如何书写他人的一生?-

作者玛丽·卡尔在书中记录了不少自己写作回忆录的经历——自己写自己尚且如此有难度,何况是由我来书写我父亲的一生?我如何能保证写出父亲的真实,又如何相信自己能借由文字表达出他的精神世界?好在,虽说书名叫“回忆录写作的艺术”,但作者并不止步于思维层面的探讨,在书中分享了不少可以借鉴的实用写作技法:

在本书的第12章,作者分享了与回忆录所涉及的其他当事人打交道的经验。这一部分的确是我未曾考虑过的。如果我开始动笔为父亲写回忆录,那必定会有很多我的亲戚朋友们牵涉其中。提前很久告知这些朋友们,我会在书中写道一些有关他们的细节。顺便也告诉他们,我只会在成稿并修改完成后,给他们看我认为最好的版本。这是作者给出的11条建议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写作者。一旦我开始动笔为父亲写回忆录,我极有可能面临中途写不下去的困境。作者很善意地也为此提供了解药。在本书第19章《为熄火的新手提供一点老派的技巧》中,随时随地做摘录、勤写书评和阅读日记、到诗歌里去找寻灵感,都是非常不错的建议,我现在就打算用起来。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全书的最后一章,第24章《反抗自负:修改礼赞》。修改一直是我的软肋。我总是享受写作的快乐,却不愿意面对修改的严谨和痛苦。大幅删除、推倒重来在我有限的写作经历中只出现过一两次。而作者却很诚恳地告诉我:一本书最后20%的提高需要占用95%的努力——功夫全在编辑上。编辑的要点是,要对作品可能达到的更好形式保持更多的好奇心,而不要为了自尊而形成更强的自我保护。

《自我与面具:回忆录写作的艺术》是一道光,不仅让我看见了我对于写作回忆录的有限认知,也揭下了我一直以来在写作上不敢挑战自我的虚假面具。我希望自己沿着这道光,早一点记录父亲,也早一点找到自己。

【书摘】

过去的活力

文/玛丽·卡尔

在生命中意想不到的时刻,每个人都曾受到回忆巨大力量的影响,驻足片刻。前一分钟,你还是一位成熟的女人,可一缕孜然的香味飘过,便勾起了父亲烹制的咖喱味道,然后,一整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倏然开启,往事涌至,历历在目,细节清晰到不可思议。有些创伤性的记忆不请自来,压得你抬不起头来。但还有一些记忆是你主动挖掘出来的:你从某个清晰定位的微小瞬间入手,解开前方每一个绳结,直到展开一条丝滑纤细的线索,可以带领你穿过脑海中的迷宫,抵达别处。我们都曾如此质疑过自己——那不可能是在圣诞节,因为我们在相片中都穿着短裤呢。最初,这些记忆是需要我们去琢磨整理的;但真正有用的记忆,最终总会产生足够强大的引力,拖着你在过去中穿行。

记忆是机器中的一个弹珠——它在意象、观念、场景的碎片以及耳闻的故事之间左突右撞,胡乱地弹跳。然后,机器倾斜,停止运转。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把记忆小心翼翼地打包起来,垒在一边。至于包裹忽然被打开的时刻,我有时会将其比喻为从迷你汽车的后备箱里跳出的马戏团小丑——这么小的空间内,怎么有如此之大的容量?

……………………

我这项不科学的研究持续了数十年,表明即使是最好用的头脑,也会歪曲并模糊他们的所见所闻。

记忆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将我们拖回一个令人难以招架的过去,但它同时也会严重失灵——既可能是短期的(在停车场找不到的车子,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的名字),也可能是长期的(我们在高中亲热过吗?)。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把手稿交给我写到的人过目。因为我不信任自己左右摇摆的头脑。

……可话又说回来,人的头脑怎么能把事情记得那么真切,却又那么离谱呢?神经学家乔纳森·明克博士为我解释说,在面对像大卫这样强烈的记忆时,我们记录下来的常常仅仅是情绪,而所有的细节都会模糊成不可识别的墨迹。

但我们更关心的正是丢失的记忆。而最主要的记忆流逝都发生在情景记忆(事件、经验、感觉、时间、地点)和自传记忆(关于你个人的情境记忆)转移到语义记忆(思想、概念、事实、意义、知识)的过程当中。对我来说,把一个场景转化为语言,意味着要把它挤扁一点儿。我最终得到的不是鲜活的感觉,常常是一个包含了一种观点或想法的故事,而那些观点和想法我到现在也许已经没有了。对这些语言形式的记忆,我不得不保守一点儿加以对待,不能充分信任。

在玛丽·麦卡锡的《一个天主教女孩的童年回忆》中,她写道,自己的儿子坚持认为墨索里尼是在1943年麻省的海恩尼斯被从他们乘坐的公交车上丢出去的,因为当时司机把车停在了路边,然后高声大喊一则最新的新闻:“他们把墨索里尼丢出去了!”

如果你不是一位回忆录作家,这也许能博你一笑。它让我心神不宁地咬起了已经被咬破的指甲。我会在夜里惊醒,因为担心歪曲地呈现了某个人,或者因为差劲的回忆烧掉了他的房子。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我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了疑虑,就像地铁装上了第三条轨道。所以当人们用挑衅的口吻问我,我怎么可能记得我发表过的每一件事情时,我通常坦白地承认,显然不能。可是我一直能哄骗自己说,我能。我这么说的意思是,我会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但仍然无法突破我所谓的“头脑的失败”所设的局限。

我来自一个爱讲故事的家庭,当身边有一群人把事情一遍又一遍反复重讲时,确实更容易把叙述引入记忆之中。但记忆下来的语言,同时也会将你头脑中所存之物僵化。当讲述变成了生硬的背诵,事件就变质了。像从面粉袋子挤出的老面团一样,故事里人工雕塑的感觉太重了。痛苦的事件被当作趣闻传述,会让事件最开始带来的真正痛楚和恐惧流失殆尽。

经过商议达成的记忆,会变成一篇经过编辑委员会审改过的作品的样子——任何稍有疑问的内容都会被删除,任何稍显独特的观点都会被废弃。在家庭中生活的人都知道群体思维的暴政能达到多么严重的程度。

我的第一本回忆录出来不久,我的母亲和姐姐就开始打电话过来,用我的语言复述我写到的那些场景。兄弟姐妹中年龄较小的一个,其观点更容易遭到严重的否决,所以我或许可以将其认定为一种胜利——他们可算明白了!但恰恰相反,我感到了一种失落。我在不经意间成为我们集体记忆的官方代言人,那谁又知道我会搞错什么呢?有一部分的我怀念过去的日子,那时我要是没听到某件事“只发生过几次”或者“也没那么坏”这些话,是不敢开口讲话的。从某种扭曲的意义上讲,做说错话的那个人要好多了:它让我在家庭的幻觉系统中,一直受到更加安全的裹护。

本文节选自《自我与面具:回忆录写作的艺术》

小技巧

●问问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写这本回忆录——是要发现真相,留下传奇,缅怀过去,还是试图去理解自己身上发生的过往?无论原因是什么,分析都是必要的步骤。

●一部回忆录拥有足够的深度和信息可以成文六到八万字。

●持续地向自己发问,你的回忆录意味着什么。

●要流连,不要猛冲。你需要时间来仔细琢磨含义和主题,并且细细爬梳回忆本身。

●阅读各种各样的回忆录,特别要注意结构和语气。

●大量使用辅助材料和遗物:如书信、日记、讣告、照片、新闻报道等等。

●在面对你自己的生活故事时,你可能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像个专家,所以多采访采访其他人,他们可以核实你所写的事实和日期。

●回忆录不一定要从一开始写起,而是可以从某一个能够提出问题的点写起,或者是通过一个刺激性的开头来引发后续事件。

●如同小说一样,回忆录也是基于一个逐渐累积到顶端或者高潮,然后开始下降的结构。高潮瞬间会释放强烈的情感或者某种决心。

●为你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制作一张时间表。

●分析你的生活,找出其中的联系和一再出现的主题。

●永远不要制造事实、人物或者事件。真相是至关重要的,绝不能去篡改。

●把你的材料以逻辑顺序组织起来,最好是以时间顺序而不是按照戏剧化程度去组织。

●使用一种容易操作的结构,你的生活模式可能暗含着这种你所寻找的结构。

●以小说作者的关切来使你的回忆录通俗易读,包括实在的描述和出场人物的背景故事。

●避免对回忆录中出现的人进行精神分析,除非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避免整合拼贴,除非你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控诽谤,或者担心对当事人的情绪冲击会过于剧烈。

●小心组织对话。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录下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所以你不得不重新创造很久之前发生的对话。在重新创造的时候请严格把控准确性。

●你是在为其他人写作,而不是你自己,你的愿望应该是以自己的洞见丰富读者的生活。

●以一种富有特色,且符合自己出身的笔调写作。

●问问你过往生活中的其他人,他们是怎么忆及你的这段经历的。

●审慎处理你省略的部分——因为回忆录不是自传,你省略的部分可能比你写出的部分更显重要。审慎处理的意思就是不使回忆录因某些省略而倒向某种特定的、有偏见的方向。

●不要只从最好的方面展示你自己。

●如果某个部分的情感很难写,那就等下一稿的时候再处理。

●使用悬念技巧——延迟给出信息,使紧张感蓄而不发,形成一种逐字逐句累积的能量——促使读者读下去。

●使用某种有形的事物作为回忆录与过去的关联。

●允许读者自发产生移情,而不是试图向他们乞怜。

●努力从沉闷的素材中找到有趣的部分,从闹剧中挑选出有戏剧性的成分。

●努力说明信息,并且给出结论。然而此过程不是说教,而是相当于从报告中提炼出生活故事。

●寻找典型设定、戏剧性的事件以及最暴露人们内在核心的个人危机。这种时刻是人物清晰化的时刻,也是改变的时刻。

●确保你所写的事件发生的那个时代既是鲜活的,又揭示了生活之内涵。

●为你的人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创作人物小传。

选自《来稿恕难录用》

写作悟道

识别二维码准入,加微信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lsqw/377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