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也是写作最关键的一步。“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的选材、结构、表述都与它有关。立意好,文章可以写得有深度、有高度。
什么是立意
什么是立意?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和写作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当然,也包括确立文章的主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两次说到诗文的立意。他说:“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他还说:“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
中国历代画家有“意在笔先”的说法,指的是指画家在动笔之事先要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思考,从而获得丰富的主题思想,才能胸有成竹地完成作品。
写作也是这样。在写作前,先要考虑好以下4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文章要写什么内容?
确立什么主题思想?
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
考虑清楚后,就可以动笔了。其中,确立主题思想是很关键的一步。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文章的“灵魂”。主题不仅决定了文章的社会价值,还支配着写作的全部过程。面对一大堆写作素材,应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放弃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在文章的布局上,要设计出能突出主题的结构;在文字语言的运用上,也要围绕主题而展开。主题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全文,是文章的“主脑”。
立意的要求
对文章的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立意要正确、深刻而鲜明。要符合事物基本规律,能代表事物发展方向,要对有益于推动社会进步,要有益于人民。
其次,立意必须有针对性。文章要宣传什么思想,反映什么问题,鼓励什么,反对什么,要态度明确而不含含糊糊。
第三、立意必须不断锤炼。同样一件事情,不同水平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深度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锤炼主题的功夫有差别。锤炼主题应当从现实的、历史的、全局的、心理的角度加以衡量与考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使文章既有温度又有深意。
第四,立意要新颖。要有新意,要有新貌,不要随人后,不要炒冷饭。
文章写作如何立意
包含两重意思:从文章分析角度看,它是指文章的基本思想;从写作环节看,它是指确立文章所要表现的基本思想的过程。“意”,就是旨意,指文章的宗旨、大意。“立意”,在古代称为“命意”,最早是美术用语,后被引用到文论、写作的领域里来。
立意在写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判断在文章中的体现。在写作过程中,立意起着主脑和统帅的作用,它是文章的核心,是观点和材料的“指挥部”,整个写作活动都必须围绕立意的充分表现而起作用。同时,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无论是材料的取舍、布局的安排,还是表达方式的确立以及语词的选用等等,无不以对表现立意有无作用而决定。
立意是对文章材料的内涵进行挖掘和提炼的过程,往往反映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同样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立意。杨朔的《荔枝蜜》与秦牧的《花蜜与蜂刺》,虽然都是写蜜蜂、赞美蜜蜂的,但两位作家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两篇文章的立意也不尽相同。
一般文章对立意的要求是明朗、集中、深刻、新颖。所谓明朗,是指对事物的态度要鲜明,对问题的答复要肯定,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所谓集中,是指立意要单纯,不枝不蔓,一篇文章只有一个立意;所谓深刻,是讲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给人以启迪,使人读后受到裨益;所谓新颖,是指在同样题材的写作中,立意应尽可能地新鲜、独特,不要重复别人已使用过的立意,更忌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往期精选】
1.仿写的写作手法
2.炼字炼句的写作手法
3.点题的写作手法
4.仿写的实战训练写作法
5状物的写作手法
6.抒情的写作手法
7.文气的写作手法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lsqw/3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