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典美文

文学课 | 什么是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

一、理论知识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表层意蕴之外,往往还有深层意蕴。

表层意蕴即通过作品的艺术描写,直接体现出来的意蕴,可以从艺术形象中直接归纳和概括;而深层意蕴则是直接的艺术描写所暗示、所象征出来的意蕴。深层意蕴不脱离具体的艺术描写又远远超越了具体的艺术描写,它由具体的艺术描写出发向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掘进,往往代表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模式、某种范型。与表层意蕴相比,深层意蕴具有抽象性、普遍性、超越性特征。

二、欣赏示例

(一)《蒹葭》和《将仲子》的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

《诗经》中有两篇很有名的爱情诗:《蒹葭》和《将仲子》。《蒹葭》写一个秋天的早晨,抒情主人公来寻他(或她)的心上人,但心上人在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或她)不畏水道的纡曲回盘,不顾道路险阻悠长,依然执着地追求。《将仲子》写一个热恋中少女的复杂心理。请看第一段的今译:“求求您仲哥儿呀,莫翻我家里巷墙呀,可别攀断杞树杈呀。哪敢吝惜杞树杈呀?怕的是我爹和妈呀。仲哥仲哥真想您啊,爹妈责骂也可怕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4

两诗的意蕴是什么呢?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蒹葭》“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爱悦之情”,“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爱者欢会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176,174《将仲子》反映了女主人公“对婚姻自由幸福的憧憬和追求”,“以及对当时旧礼教压制的极端不满和抗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5

以上两诗意蕴的归纳,是直接从作品的艺术描绘中作出的,因而读过作品的读者一般都会表示同意和接受。——这可以视为两诗的表层意蕴。但这种绝对有根据有道理因而也为读者广泛接受的归纳,并不意味着已穷尽了对两诗意蕴的探索。现代眼光透过直接的艺术描写看到了其中更深层更普遍更根本的东西。

例如,我国学者林兴宅,认为在《蒹葭》和《将仲子》里,蕴涵着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悲剧,是人生悲剧情调的象征形式。具体说,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类的两种困扰、两种心态和两种行为方式”。(林兴宅,1985)169-177

我们将林兴宅的意思用表5.1进行简单归纳。其归纳从具体出发但又超越了具体,走向了抽象;立足于意象但又超越了意象,走向了形而上。虽然“凌空”但不“蹈虚”,它开启了认识文学作品意蕴的新思路,使人很受启发。

(二)《长恨歌》的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意蕴,从表层看,人们的意见比较一致,即表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有人说是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等等。深一层看,“除了有一个显在的爱情悲剧的主题之外,还有一个隐在的美的主题:美的存在、美的毁灭和人类对美的向往的主题”。在《长恨歌》中,白居易把杨贵妃的美作为她的格外突出的唯一特征加以描写,因此,杨贵妃也就成为“美”的代号,她的命运也就可以视为美的命运。爱美、追求美是人类的本性,唐玄宗的“重色思倾国”就建立在爱美本性上。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只有美的原则,还有实利原则。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实利原则往往压倒美的原则而使美遭到摧残和毁灭。所以唐玄宗在“六军不发无奈何”的情况下,为了政治的需要,只好让“宛转娥眉马前死”。这是人类的深刻悲剧,是人类永远难以摆脱的两难困境。所幸的是,无情的现实虽然可以毁灭掉美的事物,但它却不可能毁灭掉人类对美的向往。追求美、向往美将永远是人类的精神寄托、精神安慰。《长恨歌》中蓬莱仙境的神话就证明了这一点。——显然,这个“隐在的美的主题”比“李杨的爱情悲剧”的主题更具有人类学的本体意义,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

(三)《围城》的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着名的现代小说《围城》,其思想意蕴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触及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面和从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种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诸如高等学府中的钩心斗角,反动政府的思想文化控制,崇洋媚外的文化风气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现代文明的病态及这种病态文明所造成的病态人生——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的揭示,显示出作者阔大的人文视野和敏锐的现代意识。第三个层面则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诸如对人的基本的存在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以上三层意蕴同时并存,意义结构逐层深入逐步深化,但传统视角仅仅停留于第一层面上,对第二层面虽然有所触及,但人们所看重的是它对民族文化现状及其传统弊端的批判,而很少看到它对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生的批评。至于第三个层面的深层哲理意蕴,几乎完全被忽视了。这不能不说是辜负了作者创作《围城》的一片苦心。

(四)《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作品的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小说、戏剧中有许多宣扬荣华富贵靠不住,因而劝人出世的作品,如《杨林》、《樱桃青衣》、《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作品的末尾常常附有小说家用明确语言劝人出世的忠告;而几乎所有的读者,也都从这些小说里看出了出世的思想。这应该就是此类小说的表层意蕴。

然而这些小说的意义仅限于此吗?复旦大学邵毅平教授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中更深层的意蕴。他说,其实说穿了,在“荣华难以久恃”的想法背后,恰恰蕴涵了人们想要让荣华永远存在的愿望,也蕴涵了这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悲哀。人生处于时间的不息洪流之中,无论什么都转瞬即逝,包括荣华也是这样,这使人们深感悲哀。“荣华难以久恃”的想法,便正是这种悲哀的表现之一。否则,为什么人们总是汲汲于追求荣华的永恒性呢?“立德”、“立功”、“立言”,还有什么通往荣华的永恒性的道路没有被人们践履过呢?又有什么可以获得荣华的永恒性的手段没有被人们使用过呢?否则,人们又何必总是念念不忘“荣华难以久恃”这一想法呢?

而且,小说家老是用同一种声音劝人们出世,也使我们怀疑这些小说中隐藏着相反的意义。这也符合我们的日常体验:越是受到宣扬的,往往便越是人们所难以做到的。因此我们猜想,这些小说在其表面所反映的“荣华难以久恃”的出世思想之外,其实还反映了人们那即使是对于难以久恃的荣华也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的真实态度。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也支持了我们的这一猜想。也就是说,和其表面宣扬的出世思想相反,这些故事实际上还揭示了人们不惜一切追求荣华的天性。

思考练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学作品的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2.分析河北民歌《回娘家》的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阅读提示:有的作品,粗略一看,觉得平平常常,并无深意。但如果细细一想,居然也有深意。例如河北民歌《回娘家》,可能是读者相当熟悉的。歌词如下:

风吹着杨柳——

刷啦啦啦,

小河流水——

哗啦啦啦,

谁家的媳妇走呀走得忙,

原来她要回娘家。

身穿着大红袄,

头戴着一枝花,

胭脂和红粉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

右手一只鸭,

肩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一片乌云来,

一阵风儿刮,

眼看着山中就要把雨下。

淋湿了大红袄,

吹落了一枝花,

胭脂和红粉变成了红泥巴……

飞了一只鸡,

跑了一只鸭,

吓坏了身上的胖娃娃呀……

哎呀,我可怎么去见我的妈!

文学课 | 什么是结构?结构的艺术技巧和功能

文学课 | 什么是象征?象征的艺术技巧和功能

文学课 | 什么是叙事角度?叙事角度的艺术技巧和功能

文学课 | 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流的艺术技巧和功能

文学课 | 什么是荒诞?荒诞的艺术技巧和功能

文学课 | 什么是意象?意象的实质与形态

文学课 | 什么是意境?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和特征是什么?

文学课 | 如何描绘人物性格和形态?

文学课 | 人物是作者的精神产儿

文学课 | 把握故事情节

文学课 | 性格决定情节,情节展现性格

文学课 | 什么是情节?评价情节应遵循的三原则

文学课 | 什么是背景?背景的构成因素

文学课 | 什么是氛围?氛围的艺术品性

文学课 | 什么是意蕴?意蕴的含义及类型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lsqw/381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