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寒蝉是什么意思(噤若寒蝉的解释及成语典故)
2023-07-29 11:44:01
•抒情散文 •
阅读:
“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杜密(?一169),字周甫,东晋颖川阳城(河南登封东南)人,曾任太山太守和北海相。桓帝时为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因“党锢之祸”被免官。
杜密,字周甫,东汉时期名臣
杜密返乡后仍保持在朝时敢于荐才、敢于伐恶的习惯。他的同乡刘胜告老还乡,与他性格正好相反,遇事明哲保身,好坏不论。有一次,太守王昱称赞刘胜是个好人,杜密知是批评自己,便说:“刘胜的地位同于当朝大夫,深受上宾的礼遇,可他见有好人好事不荐举,听到坏人坏事不说话,隐讳民情,保全自己,和秋天里的寒蝉一样,闭口不言。这种人是有罪的人。”后来,汉灵帝(刘宏)时,陈蕃辅政,杜密又恢复太仆职务,二次“党锢之祸”时,自杀。
“噤”:是指闭口不言。
“寒蝉”:《诗经》中《尔雅·释虫》作寒蜩,小子一般的蝉。《礼记·月令》说:“凉风至,白 露降,寒蝉鸣。”指的就是这种蝉。
“噤若寒蝉”,比喻象秋天里的蝉一样,冷得直打寒噤,形容吓得不敢作声,泛指不发一言。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sqsw/2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