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 契诃夫是怎么教写作的
艺术是不哭,也不笑的
文 |木心
三位大师之后,俄国文学并不衰落。高尔基、契诃夫、柯罗连科、安德烈耶夫。
安东尼·契诃夫(Anton Chekhov,1860-1904)。祖父是农奴,后赎身自由。父亲开小食品杂货铺。契诃夫兄弟幼年站柜台。后来父亲破产,举家迁莫斯科。契诃夫进莫斯科医科大学,一生行医,写作。早期写作为点稿费,多写幽默作品,近乎滑稽。
契诃夫作为一个人,非常有意思。谦和、文静、克制、优雅,通达人情。高尔基回忆契诃夫,写得好!
半夜了,天很冷,契诃夫打电话:“请你来一下。”“什么事?”“我恋爱了。”高尔基去,哪里是恋爱,只是与他谈谈,走走,然后说:”你可以回去了。”
他常教高尔基写作。怎么写作呢?契诃夫说:“下雨了。”就这样写。
契诃夫始终方寸不乱。
高尔基与契诃夫的通信极好:今天收到你寄给我的表,我真想上街拦住那些人,说:“你们这些鬼,知道吗?契诃夫送给我一只表!”
契诃夫不是一个思想家。他知道俄国是不幸的,常在忧伤中。他对未来,一片茫然。如果问他,他大概说“总会好起来吧”。那潜台词是“否则怎么办呢”?
他和同代人比,有教养。当时俄罗斯有两种类型,要么是狂热的,战斗的,革命的,要么是悲观颓废的。相较之下,有那么一个契诃夫,特别宝贵。
他说,短篇,莫泊桑已是王。不过,大狗叫,小狗也要叫——这点自知之明,也多么宝贵。
说到短篇,二十世纪远高于十九世纪。
契诃夫的短篇,写得太通俗。一定要说他的成就,现在冷静比较,比下去了。鲁迅说契诃夫的小说是“含泪的微笑”,中学水准。我以为,文学不需要含泪,也不需要微笑。
艺术是不哭,也不笑的。
(选自《文学回忆录》)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xhszuowen.com/lsqw/37941.html